四川山水画派以其风格多样、名家辈出而享誉全国。昨日记者获悉,依托四川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山水资源,四川博物院将启动建设首个国家级的“中国山水文化博物馆”,搭建中国山水文化研究和山水画创作、传播和展示的综合性平台,以此挖掘四川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,提升本土文化的影响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博物院将建立山水文化博物馆外,四川还将打造山水画创作聚落,以“组合拳”的方式,建立中国山水画创作基地,全方位助推本土山水画的发展。
缘起:四川山水资源冠天下
“到四川而画不出好画,实在是辜负了四川。”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国画家傅抱石,这是他抗战时期在四川呆了七八年后的感慨。傅抱石的一句话折射出了四川创作山水画的天然基石,独特而丰富的山水资源——“四川山水冠天下”。人杰地灵的四川成为山水画大家的摇篮,黄荃、黄居采、石恪、张大千、蒋兆和、石鲁、陈子庄等大画家都从四川走出。黄宾虹、傅抱石、陆俨少来川以后颇爱四川的风物,并且感时应物,逐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。此外,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齐白石、黄宾虹游学来川。抗战时期,全国的美术家们更是云集大后方四川,齐白石、黄宾虹、徐悲鸿、林风眠、张大千、傅抱石、潘天寿等全国美术界的大师名家活动于此,一大批山水画大家就受益于四川山水的灵韵,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。昨日,业内专家评价道,此次在四川打造中国山水画创作基地可谓是得天独厚,四川拥有中国山水画创作基地的先天优势。
馆藏:收藏张大千作品世界第一
业内专家告诉记者,除了先天优势外,四川还拥有不少“后天法宝”。四川的山水画收藏和研究上,在全国都居于前列。比如: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山水画大家张大千的作品为全国之冠,目前同样拥有大量张大千收藏的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的数量也只及四川博物院的一半。这一优势,为研究中国山水画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和全面的理论支持。据了解,“中国山水文化博物馆”将依托四川博物院张大千山水画馆藏,建立中国山水画收藏为主题的博物馆,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中国山水画。
创新:打造中国山水画创作村落
众所周知,成都拥有蓝顶艺术中心、浓园国际艺术村、北村艺术区等当代艺术聚集区。这些聚落会聚了本土最优秀的当代艺术人才。这些年轻富有朝气的艺术家不仅在前沿的油画方面成绩突出,不少人在当代山水画的创新方面也独占鳌头。此次相关部门将以成都为基地中心,依托蓝顶艺术中心、浓园国际艺术村、北村艺术区等本土创作人才聚落,为中国山水画打造当代山水画人才“大后方”,通过规模化、特色化、个性化的规划与布局,形成中国山水画创作村落,进而以此为支点,开发山水文化产业,形成创作、鉴赏、培训等一条龙的产业链。
群众基础扎实 成都人历来偏爱国画
作为历史底蕴深厚的省份,四川人对传统文化,特别是山水画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。在四川,国画的鲜明特点便是全民参与。目前活跃在画坛的不少画家都是非专业画家,八成以上的收藏家都是以收藏山水画为主。画国画、收藏国画在成都可谓是蔚然成风。
业内专家介绍道,抛开学习中国国画的儿童和老年人不说,单是苦练国画的上班族就在本土画界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。“在四川,相对于油画在拍卖和收藏市场的高调,低调的国画在拍卖收藏市场绝对可以用暗潮汹涌来形容。”一位资深藏家向记者透露,其实国画的市场相当火爆,在成交额上甚至远远超过了油画,实实在在地在市场中抢占了巨大的份额。在成都有上百家画廊,可真正在做油画的画廊只有寥寥两三家。还有一个事例,成都一家规模并不算大的画廊去年底精心组织的一次精品国画展,当时就卖掉了389万元的画,几乎是一售而空。该画廊经理告诉记者,“一场一般的油画展能卖掉10%左右的作品就算不错了,而国画出手的比例要高得多。”
创作基地落户 成都国画发展加速
专家认为,成都国画占领全国市场优势明显。成都人杰地灵,自然风光丰富而独特,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。四川历史悠久的国画传统是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。特别的是,成都平原文化带有移民文化色彩,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,“包容性”也是成都现代美术创作的一大特色。人们可以发现成都艺术家有着鲜明的贯通特点,比如周春芽、何多苓的当代油画作品中就蕴涵着强烈的中国画风格,而彭先诚、唐允明、李华生等国画家则创造性地进行色彩、材料等方面的突破,又让国画作品充满了当代性。此外,价位相对低廉的优秀作品让全国藏家都看好成都国画这块香馍馍。此次四川将中国山水画创作基地的中心放到成都,这即将成为成都国画发展的“助推器”,推动成都国画快速发展。